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促进会动态 >

《世界太极拳蓝皮书:太极拳发展报告(2019)》编委和专家委联席会议在京召开

2019-09-02 09:42 管理员 次阅读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1.jpg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2019年8月25日,《世界太极拳蓝皮书:太极拳发展报告(2019)》编委和专家委联席会议在北京召开。

  会议对首本世界太极拳蓝皮书《太极拳发展报告(2019)》进行了讨论,并对皮书研创、智库建设和产业发展进行了探讨,为太极拳、太极文化和太极产业的今后发展提出了方向和目标。

  《世界太极拳蓝皮书》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李慎明教授充分肯定了《世界太极拳蓝皮书》启动一年来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深刻阐述了太极文化在当今世界人类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揭示了太极拳作为中华太极文化和中医药大健康的有机组成在健康中国战略实施中的重要性;强调了要充分认识太极拳和太极文化的特有价值。他说,推广和普及太极拳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卫生健康方面,既有治未病、治已病的功能,也有强身健体的功能;在武术体育方面,有竞技、搏击的功能;在文化修养方面,让人体悟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哲学思想,把“天人合一”、“形神一体”、“自强不息”等精神融入当代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

2.jpg

  李慎明主编解释了蓝皮书需要命名为《世界太极拳蓝皮书》,而不仅仅是《太极拳蓝皮书》的重要性。一方面,太极拳在世界上独一无二,得到世界各国非常广泛的认同;另一方面,定位于“世界”,就走出了国内的局限,走出了一门一派的局限,更加有利于太极拳走向世界,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贡献。李慎明还说,通过搭建起《世界太极拳蓝皮书》这一平台,把太极拳的各家各派、各门类、众多专家汇聚在一起,有利于相互交流、不断丰富和提高太极拳;以后争取建立机制,每年一次,请太极拳的大师们坐在一起,进行高端层面的交流切磋,为太极拳的继承和发展,提供国家级智库的思想和启迪。

  李慎明主编还指出,需要看到太极拳发展中仍然存在着以下问题:1.各门各派交流不够;2.传播过程中文化附加值偏低;3.用于解决健康问题还任重道远,产业模式需要向瑜伽学习;4.产业定位与实现社会效益的平衡等。

  关于太极拳和太极文化的今后发展,李慎明主编提出了作为国家级智库报告应该向党和政府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他例举了在本报告引言中提出的:建议国家制定太极拳战略规划、将太极拳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推进太极拳产业发展的同时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开办太极文化大学、建立国家级太极拳分级评审机制、建议以《世界太极拳蓝皮书》为平台,建立太极大师的交流机制、继续做好太极拳申遗工作、争取列入国际奥运会竞技项目等十个太极拳未来发展建议和目标。

3.jpg

  社科文献出版社黄金平编辑从四个方面向与会嘉宾介绍了皮书:一是社科文献出版社的皮书品牌;二是皮书的六个特征:原创性、实证性、前沿性、时效性、权威性、咨政性;三是五个功能:决策参考、政策先声、投资指南、舆论影响、学术研究基础资料库;六是皮书编写体例、出版准入等。

4.jpg

  《世界太极拳蓝皮书》常务副主编、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理事长李闽榕主持会议并做总结讲话,他指出了本次会议在皮书出版进程中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并对《世界太极拳蓝皮书》提出了方向性意见,如:支持皮书进入全国出版创新工程、建立“太极生命研究中心”、建立网站及统计系统等。在总结讲话中他提出了四点:第一个是高站位。蓝皮书作为第三方智库评价报告,要站在国家层面、站在太极文化、太极拳发展的高度来编好这本书;第二个是国际性。太极文化渊源流长,但是太极不只属于中国,属于世界,这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化的一项重要贡献,在新的丝绸之路、一带一路中太极拳是很好的载体,因此要编好这本皮书,推动太极拳加快发展;第三个是时差性,太极拳渊源流长,很多东西积累不够,经验多、数据缺、资料少,需要未来通过建网站、建大数据库予以解决,注重数据的收集、积累,把太极拳大数据平台尽快建好;第四个是客观性。首先要有客观依据,遇到有分歧的不一样的地方拿出客观依据。要讲究客观事实,要有文献记载,否则一般不进入蓝皮书,要保证我们这本书的客观性。

5.jpg

  执行副主编苏敬斌从成书经过、内容介绍、问题处理和今后发展四个方面向与会者报告了编写蓝皮书的工作情况。2018年6月编辑部成立以来,通过召开编委会议对大纲进行了讨论审议,并组织了多次写作培训,11月份启动专家委评审程序,开始了智库成员与专家之间的良性互动。期间,李闽榕副主编适时提出了大纲修改意见,出版社多次进行了具体指导,一百多位智库成员积极配合编辑部进行调整修改。通过各方共同努力,皮书初稿得以基本确定。本书由总报告、流派篇、区域篇、国际篇、综合篇和专题篇六部分组成,表现出七个特点:首次从武术、康养和文化等不同属性和功能价值角度,对太极拳做出了客观、全面的定义;首次以报告的形式展现了陈氏、杨氏、武氏、吴氏、孙氏、李氏、和氏和王其和太极拳八大流派的发展状况;首次从省、市、县域视角分析太极拳的发展状况;首次站在国际化的高度,从全球五大洲以代表性国家和地区为视角报告太极拳的传播与发展历程、创新实践;首次从太极拳的运动、太极拳的文化、太极拳的康养、太极拳的科技、太极拳的产业等方面分别呈现了综合性发展报告;首次提出了质量、标准和品牌建设目标,尤其是段位制、品位制、职位制“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以展现智库的能力与价值;首次提出太极文化与太极拳界通过《世界太极拳蓝皮书》开展“皮书与学术共同体建设”的理念,通过科学研究以实际行动推进李院长提出的开创具有完整系统的研究生命的学科体系,即“生命科学学”。

  会议围绕“《世界太极拳蓝皮书:太极拳发展报告(2019)》评价”“《世界太极拳蓝皮书》研创建议”和“智库平台与学术共同体建设”三个问题进行了分组讨论,形成了许多好建议。

  本次会议,名家云集。中国武术协会原会长张耀庭先生、中国武术协会原副主席张山先生分别作为本届智库专家委名誉主任、主任出席了会议;上海体育学院教授邱丕相、人民网“人民太极发展联盟”首席专家李剑方作为编委副主任出席了会议;专家委特邀顾问张声远将军、孙南京将军亲临会议,出席会议的太极拳主要流派代表性人物有武氏太极拳的翟维传先生、吴氏太极拳的关振军先生、孙氏太极拳的孙永田先生、李氏太极拳的李春华先生、和氏太极拳的和有禄先生、王其和太极拳的檀杏敏女士等;陈式太极拳的陈正雷先生由陈媛媛代表、杨氏太极拳的杨振铎先生由赵瑞源代表等。参加会议的太极拳界知名教授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张小敏研究员;清华大学张冰教授、徐笑梅研究员;北京大学刘高升研究员;北京体育大学李勇勤研究员、胡晓飞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李海峰教授;江西师范大学郑松波教授;北京理工大学周毕文教授;邯郸学院李建民总教练等。参加会议的还有太极拳健康研究方面的医学专家,如中国女医师协会副秘书长任在晋女士、301医院远程医疗信息中心主任郑兵女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中医科主任马丽红女士。还有各界知名人士:焦作市政府驻京办主任闫献亭先生、温县政协副主席严双军先生、温县县志办的黄小全先生;太极禅的王淼先生;道艺太极的袁兴先生;著名投资家杨天南先生;永年禹襄太极研究院执行院长翟世宗先生。以及编辑部苏银锁主任、郭志萍顾问、王晔秘书、王童飞助理,共45人参会。

6.jpg

中国武术协会原主席张耀庭、中国武术协会原副主席张山作为本书智库专家委名誉主任、主任出席会议

7.jpg

上海体育学院教授邱丕相、人民网“人民太极发展联盟”首席专家李剑方作为编委副主任出席会议

8.jpg

特邀顾问张声远将军、孙南京将军出席会议

9.jpg

陈、杨、武、吴、孙、李、和、王其和八大流派代表出席会议

10.jpg

  本次会议在统一思想、达成共识的基础上,与会代表不仅对文稿提出了许多修改意见,同时还积极建言献策,为完善智库报告、持续改进和提高《世界太极拳蓝皮书》、为太极拳的现代化、科学化、社会化、国际化、标准化发展、为今后更好地弘扬太极文化奠定了基础。


微信

关 注 我 们

厦门市太极文化促进会

联系方式:13860179224

邮箱:huanqiutaijiwang@163.com